在线欧洲杯买球-欧洲杯在线开户 > 动态 > 机器人百科

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不仅要埋头苦干 更要“心灵手巧”

2017-09-19 17:40:06   责任编辑:vicky    0

   从家庭服务到教育娱乐,从医疗手术到养老康复,从科学考察到抢险救灾,服务机器人正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。昨天,2017国际服务机器人产业高峰论坛举办,众多国内外大咖齐聚一堂探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。他们表示,国内的机器人光靠传统的“埋头苦干”已不够,需要进一步提高“智商”和“情商”,学会“察言观色”,做到“心灵手巧”。

目前,我国的服务机器人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,但市场潜力巨大。“随着人口结构和生产方式的转变,我国对机器人的需求持续大幅增长。在未来,成百上千种非技术工种都可能被机器人取代。”工信部装备司副司长罗俊杰说,但由于人工智能的欠缺,目前机器人还达不到“心灵手巧”,需要进一步提升。“比如加进语音识别、视觉识别、情绪识别等功能,丰富机器人的感知与运动,突破现在的认知局限性。”


眼下,工业机器人已经被广泛运用到我市工业生产中,它们带来了人工无可比拟的“精确性”,比如南京熊猫电子装备有限公司生产的焊接机器人,能不知疲倦地连续焊接500小时以上;比如南钢炼钢厂电炉生产平台上,机器人可以将机械手臂伸进1000多摄氏度的高炉炉膛内取样测温。


“光靠埋头苦干还不够,必须提高灵巧性!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主任,中国robocup委员会主席陈小平说,传统工业机器人习惯在固定不变的结构化环境中劳作,重复一个动作成千上百遍,但如果环境改变,可能就会“晕头转向”。“就拿自主无人车来说,如果它面前是一条平坦的大道,没有任何障碍物,可以一路开得很顺溜。但如果把它放到早晚高峰的新街口,面对车水马龙、瞬息万变的路况,它可能就凌乱了。”


“传统工业机器人的成功,依靠的是‘精确性’,目前我们这方面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了。要想实现产业技术变革,实现新的应用,必须提高‘灵巧性’。”陈小平说,变革时代的机器人应用,出现了大量新场景,包括智能制造、物流、救援、农业、家庭服务等,需要机器人根据复杂多变的环境,以及用户个性化的指令,灵活应变。


“未来,我们希望机器人能和人类实现‘情绪的交互’。”斯洛伐克科希策理工大学控制与智能科学系主任peter sincak认为,机器人需要提高“情商”,比如陪护机器人,应该敏锐地感知到老人或病人的情绪,选择合适的话题,来抚慰他们,使其从“压力中解放出来”;再比如可以自动授课的机器人,也应该根据学生们的动作、眼神或话语,适时调整讲课内容,调动学生情绪。

热门动态
相关文章
网站地图